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因素评估
环境因素的评价
i. 评价基本原则
1、 不存在绝对标准和方法
将登记的环境因素、影响按规定的标准进行重要性评价,确定重大环境因素及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评估无绝对的标准或方法,在评估过程中,组织应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无论什么方法,只要能体现持续改进的精神并且能避免重大环境影响的遗漏,就应是适合于组织的有效方法。
2、 评价依据
▪环境方面考虑:
▪环境影响的规模(全球、全国、地域、厂内)
▪环境影响的严重性(一般、严重、灾害)
▪发生的频次(连续排放,每天至每周一次,每周至每月一次,每月至每年一次)
▪相关方的关注程度(极度、一般、不太关注)
▪环境影响持续时间(或可恢复时间的长短)(马上、一月、一季、一年)
▪与环境法律法规(包括可能新颁布的)的差距
商业方面考虑
▪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
▪改变环境影响的经济承受力
▪改变其他活动和过程将带来的(好的或坏的)效果
▪相关方关注程度
▪公众形象
▪因环境问题使组织存在的风险大小
上述各种评价依据和方法,单一使用很难满足需求,组织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中几种结合使用。
ii. 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以下介绍几种仅供参考的评价方法
评估法1:
M=a×x(b,c,d,e中最大值)
式中M 为环境因素得分
a:发生的频率
b:影响范围及程度
c:影响的持续性(可逆转性)
d:公众的关注程度
e:与排放标准的比值
评价准则 |
评分说明 |
评分 |
发生的频次a |
连续发生至每日一次 |
5 |
每日一次——每周一次 |
4 | |
每周一次——每月一次 |
3 | |
每月一次——每年一次 |
2 | |
一年以上发生一次 |
1 | |
影响范围及程度b |
国家乃至全球性严重影响 |
5 |
省或市的严重的影响 |
4 | |
镇区附近较严重的影响 |
3 | |
厂区附近较轻微的影响 |
2 | |
厂内影响 |
1 | |
影响的持续性或可逆转性c |
一年以上可恢复或不可恢复 |
5 |
半年以上一年内恢复 |
4 | |
一周以上半年内恢复 |
3 | |
一天以上一周内恢复 |
2 | |
一天内可恢复 |
1 | |
公众关注程度d |
国际高度关注 |
5 |
我国高度关注 |
4 | |
地区性关注 |
3 | |
厂区附近一般性关注 |
2 | |
不为关注 |
1 | |
与排放标准之比值(法规符合性)e |
超标(或属违法行为) |
5 |
∈(80%,100%) |
4 | |
∈(50%,80%) |
3 | |
∈(20%,50%) |
2 | |
<20% |
1 |
评价得分大于某一基准值为重要环境因素
评估法2:
ER=F×C=(O+D)×(I+L)
式中:ER为意外事故之风险评估
F:事故发生频率
O:事故发生可能性
D:事故发生侦测可能性
C:影响危害性
I:影响范围
L:影响程度
采用风险评估法评分的例子(适合负面的环境因素:如空气/水污染等)
评价准则 |
评分说明 |
评分 |
发生的可能性O |
几乎不发生或每年至多发生一次 |
1 |
每季可能发生一次 |
2 | |
每月可能发生一次 |
3 | |
每周可能发生一次 |
4 | |
每日可能发生一次或持续不断发生 |
5 | |
侦测到的可能性D |
容易看听闻到或有自动侦测设施且能精确量测 |
1 |
需接近看听闻或有简易携带式侦测设施且精度高 |
2 | |
需仔细看听闻或有简易携带式侦测设施 |
3 | |
无法看听闻,且需设备才可侦测 |
4 | |
无法判别,需由专业人员及精密设备侦测 |
5 | |
影响范围I |
无法影响或仅影响个人 |
1 |
影响生产线部门动作 |
2 | |
影响全厂区或全公司动作 |
3 | |
影响公司周围邻、里、县、市 |
4 | |
影响扩及区域性全球性大环境 |
5 | |
影响的严重性L |
不影响或人员感觉不舒服,对环境景观有轻度污染 |
1 |
人员轻度外伤,慢性疾病,排水及空气污染造成轻度影响周围居民及环境生态,引起居民抱怨 |
2 | |
人员需送医,生产停顿,排水及空气污染造成中度影响周围居民及环境生态,引起居民抗争 |
3 | |
造成急性疾病或重大伤残,厂房全毁,严重影响居民环境及生态或居民需撤离,违反国际环保公约 |
4 | |
造成人员死亡,关厂,破坏环境无法修复,严重违法 |
5 |
评价得分大于某一基准值为重要环境因素。
是非判断法(主要针对特殊事项的评价方法):
·与法律符合性:超标或违法即为重要环境因素
·与设计值对比:·超过X%为重要环境因素
·与同行业对比:废品率、耗能值等指标如比同行差X可判为重要环境因素
·与本身历史对比:废品率、耗能值等指标如比过去差X可判为重要环境因素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各类环保装置或其它装置停用或曾发生事故的
iii. 重要环境因素评定原则和示范
如果单纯的应用一种方法来评价所有环境因素,可能比较片面,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环境因素类别,结合几种方法综合使用。重要环境因素的数量可由组织自己选择,定义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评分线也只与评分准则中不同情况的分值差距相关联,重要的是不要造成重要环境因素的遗漏,ISO14001强调持续改进,组织要考虑自身的规模、人力、财力、和技术情况选择尽可能多的环境因素进行改善。这里还特别提一下,商业方面的考虑不应作为重要环境因素评定依据,而只可用于制订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否则,可能影响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总体上,出现以下情况时不要造成重要环境因素遗漏:
·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如:超标排放
·造成重大环境污染
·会造成紧急事件的
·组织地址的敏感性(可能造成居民投诉或抱怨)
·可能造成组织的经营及财产危机(如:火灾、爆炸)
·对全球环境总是的影响程度高
·耗用不可再生资源的程度高
以下是分别采用三种评分方法对某厂识别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的范例:
环境因素评价一览表
评估法一:
部门: 填表人: 日期:
号 |
环境因素 |
O |
D |
I |
L |
ER=F×C=(O+D)×(I+L) |
是否重要环境因素 |
1 |
潜在的火灾危险 |
1 |
1 |
4 |
4 |
16 |
|
2 |
停电导致产品大量报废 |
1 |
1 |
4 |
1 |
10 |
|
3 |
危险品仓库化学品泄漏 |
2 |
2 |
2 |
2 |
16 |
|
4 |
设备故障导致排污剧增 |
1 |
1 |
4 |
3 |
14 |
|
5 |
员工操作失误导致排污剧增 |
2 |
1 |
3 |
2 |
15 |
注: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紧急、异常情况下环境因素的评价,是一种定性的评价方法,假定ER基准值为10,则上述5项都是重要环境因素。
评估法二:
序
号 |
环境因素 |
a |
b |
c |
d |
e |
M=a×x |
x |
是否重要环境因素 |
1 |
发电机工作产生噪音 |
5 |
2 |
1 |
2 |
5 |
25 |
5 |
|
2 |
发电机工作排入NOX、SOX等废气 |
5 |
2 |
2 |
2 |
5 |
25 |
5 |
|
3 |
生活污水超标排放 |
5 |
2 |
2 |
1 |
5 |
25 |
51 |
|
4 |
工业污水超标排放 |
5 |
2 |
3 |
3 |
3 |
15 |
3 |
|
5 |
波峰焊产生Pb烟、Sn烟 |
5 |
2 |
3 |
1 |
1 |
15 |
3 |
注: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正常情况下环境因素的评价,基本上是一种定性(除e项)的评价方法,假定M基准值为20,则1,2,3项为重要环境因素。
评估法三:
序号 |
环境因素 |
判断状况 |
是否重要环境因素 |
1 |
危险废物的处理 |
未按法规要求安全处理 |
|
2 |
单位产品电耗 |
比同行平均水平低3% |
|
3 |
不良品的报废 |
比自己去年平均报废率高2% |
|
4 |
使用1211灭火器 |
国际上高度关注 |
|
5 |
空调、冰箱使用氟里昂 |
国际上高度关注 |
注:这种方法要用于难以判断打分的或可直观判断的环境因素的评价,是一种定性的评价方法。
iv. 重要环境因素登记
将评估结果填入《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一览表》中,根据得分范围,确定一个基准值,则分值在基准值以上的环境因素被视为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形成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部门: 准备人: 日期: 审批人: 日期:
类别 |
序号 |
重要环境因素 |
工序/岗位 |
状态 |
地点 |
对策 | |
目标指标 |
运行控制 | ||||||